当前位置:首页 > 爱游戏官网游戏 > 详细信息

详细信息

【员工风采】驻村第一书记闫剑波:我和我的“幸福窝”

时间:2023年05月31日    作者:李康    点击量:     来源:

  4月,中国中铁驻村帮扶干部闫剑波荣获“山西省干部驻村工作模范第一书记”。但当他拿到荣誉享受掌声的时候,涌上心头的却是华罗庚先生的名句: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最让他惦记的,还是他的“窝”,他的猯窝村。

  猯窝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韩家川乡,是中国中铁定点帮扶村之一,村子距离县城25公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少物稀、丘陵起伏,传说很早以前是獾子集居之地,故名“猯窝”。

  闫剑波作为中国中铁选派的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肩负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使命来到了猯窝村。驻村两年多以来,他带领工作队积极走村入户,问计于民,实策惠民,带领村民大力开展乡村治理,发展农村经济,让昔日的猯窝也变成今天的“金窝银窝幸福窝”。

  党旗飘扬猯窝村

  “闫书记刚来的时候,我们说的土话他都听不懂”,村里的大婶笑呵呵地说,“现在我们说啥他都明白,也学会说我们这里的话了”。

  闫剑波是陕南商州人,初来乍到时,村里老人一口的方言让他一头雾水,常常是你一句我一句各说各话。

  但想要和村民交流,首先要过语言关。

  闫剑波随身携带笔记本,口袋装上两包烟,就入户走访拉家常,熟悉村情民情。两个月后,不仅克服了语言关,村里的大事小情也摸得是一清二楚:哪些人干了什么事,哪户人家是种植好手,哪户人家是养殖能手,哪户人家有什么需求……全都了然于胸。

  2021年,实施“撤乡并村”后,周边三个自然村并入猯窝村,脱贫人口由原来的57户147人增加到120户336人,户籍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土地面积增加了两倍多,村级管理跨度、难度更大,如何进一步凝聚共识、整合资源、做好驻村帮扶,成了摆在闫剑波面前的又一道关。

  “怎样当好驻村第一书记?”这对闫剑波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他以前在中铁一局八公司工作时先后担任过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机关党委工作部部长,比较了解党务工作,但企业党建工作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又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情况:企业里,党员集中、年轻化,积极听从组织号召,便于开展党建活动;而在农村,党员分散、老龄化严重,部分党员在县城还有营生,有的党员远走他乡,还有的老党员跟随子女在县城生活,开展党建工作和活动十分不便。

  经过走访调研,并与支部委员商议,闫剑波从三个方面提高了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主动请教党性原则较强的老党员,其次积极动员县城里年轻的、经济条件较好的党员,再次通过协调解决村外党员回村开会等交通难题,逐渐带动党员队伍积极性,为此,闫剑波的私家车也派上了用场。针对远在外地的党员,闫剑波明确他们履行请假手续,并将不涉密的内容转发给他们学习,从而保证了外地党员也能加强自我修养,及时了解掌握党支部重点工作,能够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

  为激发村级党建活力,闫剑波在常态化开展党建活动上下功夫。他始终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要求,以庆祝建党百年、喜迎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为契机,抓实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规定动作。“七一”前夕,他自掏腰包购买奖品,表彰村里3名“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及优秀党员,带领他们参观保德县兴保塔、兴县蔡家崖教育基地,引导教育党员赓续红色血脉,凝聚猯窝村团结奋进的力量。

  为打造标准化党建工作阵地,闫剑波利用中国中铁帮扶资金升级改造村级党建阵地,将猯窝村打造成保德县优秀的“红旗村”,并组织完善了15大类100项党建工作清单,动态更新工作内容和信息数据库,实现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料两手抓、两手硬的新局面,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标准化水平。

  2022年,猯窝村党支部积极实施“党员包联到户”,从39名党员中推选出12名党员包联全村361户家庭,以就近就便、分类联户、动态管理的方式,让有能力的党员与有需求的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包联到户的党员定期开展民情走访、政策宣传、精准服务等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治理能力,猯窝村党建强村的方法得到省市县督导组的一致好评,成为了全县优秀的“红旗村”。

  猯窝变成“金银窝”

  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是闫剑波时时刻刻放在心上的事。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增加脱贫户收入,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深入开展调研。

  闫剑波分析后得出:猯窝村的强村富民潜力在于红枣种植和山羊养殖。全村红枣种植约1950亩,每年产量在55到80万斤,若细心打理,在雨水较好的年份,种植户每年的收入可增加1万元以上。

  他还发现,村里日子过得比殷实的人家大多是养殖户,全村18户养殖家庭有山羊1100多只,每年家庭收入非常可观,此外,养猪,小米、莜麦、黑豆等种植在村子也比较普遍,这些都是助力脱贫户增收的希望。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闫剑波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讨论后,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按照国家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猯窝村完全可以成立一家自己的种养殖公司。但具体怎么操作、到底行不行,他心里也没底。于是,他就将初步想法报告给了韩家川乡政府,没想到得到了乡政府的大力支持。

  2022年4月,保德县猯窝村种养殖服务公司成立。根据全村现有资源和发展实际,猯窝村明确了以小米、莜麦等杂粮为主的农业种植,以山羊、黑猪等为主的畜牧业,以及以红枣加工、红枣饲料等为主的实体工厂的综合发展模式。

  闫剑波联合地方政府邀请山西大学、山西省薯业、保德县农业局等农业专家到村培训指导种养殖技术,鼓励村民春耕备耕、增加养殖数量。现在全村撂荒地全部耕种,山羊养殖比之前增加了600多只,黑猪增加了20多头,村里有了致富带头人,村民的劳动激情更高了,“户看户”的示范作用越来越明显。

  村子发展有了思路,村民致富热情持续高涨,按理说这都是高兴的事,但闫剑波还不满足,因为在他心里还装着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怎样提升村里“喝好水”的问题。

  “村里人祖祖辈辈都吃窖水,希望闫书记给村里解决吃水问题”,走访过程中,年过八旬的老人向闫剑波反映。

  猯窝村距离黄河仅有3公里,但在历史上吃水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脱贫攻坚时期,政府给修了水塔,把水管铺到了村里的检测井,由于黄土地貌,村民居住比较分散,高低不平、远近不一,每次要拉二三百米长的引水管,才能把水接到自家水窖,不仅很不方便,而且时间长了水质会发黏变味。

  解决吃水问题,让全村老百姓都有水喝、喝好水,这是保障村民、养殖、种植用水的关键,也是破解“强村”难题的根本出路。

  2023年3月,经过前期走访摸排,在征求村民意愿基础上,中国中铁投入7万元帮扶资金,购买自来水管、阀门、水表、井盖等材料,实施自来水入户“最后一公里”惠民工程,为全村村民把自来水引进庭院,让猯窝村告别了吃窖水的历史。

  哗啦啦的自来水入户了,村民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养殖、种植用水也有了保障,村民们高兴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自来水不忘中铁人啊!”

  猯窝变成“幸福窝”

  从驻村第一天起,闫剑波就将猯窝当成了自己的“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也是他对猯窝村的发展目标和美好希望。

  猯窝村虽地处黄土高原,植被稀少,交通不便,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村容村貌,却是老百姓的美好向往。

  乡村美不美,老百姓说了算。打造美丽乡村,必须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

  闫剑波带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轰轰烈烈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整治活动,清理生活垃圾、拆除乱搭、新建挡墙、修筑排水渠、粉刷墙面、植树绿化……不仅一举解决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历史顽疾,让猯窝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观,还在全县“六乱”整治专项行动评比中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闫剑波利用中国中铁40余万元帮扶资金,持续改善农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先后建成了猯窝村便民服务中心、孝善走廊、文化广场、乡村村道、村口村标等,不断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他还积极邀请县文化馆以及有关单位进村开展惠民演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把村委会变成村民的温馨家园。

  “闫书记真是好后生,我们都把他当家人了,舍不得他调走”,村里一位退伍军人深情地说道。

  驻村以来,闫剑波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任务,他扛起的是政治责任、倾注的是真心实意,他把驻村的“五天四夜”变成“七天七夜”,把私家车成了村民进城、就医、办事的“公交车”,更会手把手教村民用手机上网、购物、缴费,与在外打工的儿女视频……

  闫剑波是从农村走来的孩子,他通过努力学习,从农村走向城市,现在又回到农村,因此他最能感受农民们对乡村振兴的渴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让猯窝更美,让村民更富,是我们第一书记的责任!”他说,“土地养育了我,现在我将用我的全部去回报农村,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俯瞰猯窝村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闫剑波为“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韩树亮佩戴勋章

  

  闫剑波在田间地头

  

  山西省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

  

  打通自来水入户“最后一公里”惠民工程

  

  宜居宜业和美“幸福窝”

  

  猯窝村开展文艺演出

】   【 打印】   【 关闭
Copyright By China Railway NO.1 GROUP Bridge Engineering Co.,LTD.    渝CIP备2020011133号-1 https://beian.miit.gov.cn
联系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人和大道11号    邮政编码:401121    联系电话:(023)67649669